close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心,究竟是什麼?

我,從何而來、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我,從何而來、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

參不透答案就這麼放棄不再尋找,日復一日,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嗎?

「把心找回來」,

美國加州中台山佛門寺住持見護法師,在前往美國弘法前夕,

接受淡江大學正智佛學社邀請,

特別向大眾進行一場極為殊勝的心靈開示:
唯有「覺性」,掌握自己,心才能安住,念頭不再妄想紛飛。

見護法師首先表示,
人生這條路實在是出人意料之外,每個人在這生當中都會遇到不可思義的因緣。

因緣有前因後果,但人往往在過程中迷失了自己,不知該何去何從,在這生當中做了什麼?
心在哪裡?找不到心,人生也白白走了一遭。

他指出自己在加州大學唸書時開始思考人生問題:「人生,從哪裡來?要做什麼?」

但怎麼想也想不出答案,向熟悉的教授請教,教授也答不出,甚至已放棄尋找。




----------明明白白一條路----------------


「真的沒有答案嗎?絕對是有的!」見護法師肯定地說,不知心是什麼,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就是迷!


佛法即是要解決人生的無明,要人覺悟,破除人生迷惘,
藉禪修、親近佛法,就能慢慢找到答案。


有一公案:

從前有位羅狀元,

當官十幾年,

育有一子,他親自教導孩子希望將來兒子同父般有成就。

然而不管他如何努力,兒子仍然十分愚癡,羅狀元非常難過,

「自己如此有成就,竟生了個愚癡兒子,人生所為何來?意義何在?」

於是他出家修行,留予後世此偈: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時了,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不肯修。」

是的,

萬千大眾不都是這樣過了一生,

唸大學、

成家立業,

求成就、

做大官,

辛辛苦苦往上爬,無非在追求目的,
但這個目的達到後接下來怎麼辦呢?

只好再找另一個目的,

否則,真不知自己要做什麼。



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指出何為清楚明白的修行之路。

一天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說法,卻不發一語,只是用手拈起一朵花,

千萬弟子中唯有摩訶迦葉微笑點頭,
他悟到當下這念心,而成為禪宗初祖,代代以心傳心。


---------不生不滅 本來面目---------

見護法師表示,

頓悟的經驗其實每個人都有,

例如坐下來唸書,一開始不懂;、解不出答案,

但突然間就明白了,這就是悟:
然悟有大悟、小悟,有悟世間道理等,

而佛法講悟是「悟自己本來的心」。



昔日德山祖師還是周金剛時,

懷疑禪宗如何「見性成佛」,

千里迢迢到南方要找龍潭祖師辯論,途中卻被賣點心的老婆婆問倒: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師父點那個心?

「心念剎那剎那生滅,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剎那過去也不可得,真正自己的心是什麼?」


見護法師指出,且天天以眼耳鼻舌身意觀相,看不到真相,殊不知「見諸法空相,即見實相」:

德山祖師也曾從蠟燭的明滅中悟到
「光明、黑暗是無常、是生滅;但能知光明與黑暗之覺性,超越光明與黑暗,不生不滅」。


---------明客塵 覺性是也 ------------

什麼是覺性?

釋迦牟尼佛曾以「客塵」道理來闡釋,

「旅客總在流浪,不斷尋找目的地,來來去去不停留,而安住在旅舍、不來不去的才是主人;
又如灰塵在虛空中飄浮,虛空有無隨灰塵在動?
一客一塵,一主一空,要體悟主人在哪裡,勿錯把客人當主人」。


見護法師進一步開示,

明白客塵道理,再來觀照自己,

變幻無常的身體、心念是客塵,

灰塵在陽光中看得一清二楚,

陽光即代表覺性,能觀照自己心念。



覺性的第一步就是反照心念,
先覺悟什麼不是自己的心,
才能找到自己的心;

心念從早到晚生滅不已,但人通常把心念當成自己,

「將客人當成主人」,

問題就在此,若心念改變,那自己又到哪裡去?


生滅變異不停的是心念,覺性則不生不滅、不搖不動,

眾人以為覺性很難,其實覺性始終沒有離開,

能起心動念、創造身口意都是覺性。


所以覺性,就是要覺「心」在哪裡,

找到不生不滅的心,
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可以掌握的覺性,

不須靠外在因緣和合而生;
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因緣成就,

因緣散了就沒有了,

唯有覺性與自己最親,

身體還給父母,覺性要還給誰?

毋須還,因它是本具的,是自己真正可以作主的地方。

「找到自己的心後,要更進一步瞭解心的作用,
心能作主,人生就能自在,
讓心作主,
讓覺性功用發揮出來」,

見護法師強調,

「方法是相信因果,

相信所有問題皆是自己所創造,

必須學習轉念,

心念一轉,因緣就轉,

人生逆境、煩惱痛苦,

全看自己能否化為成就資糧,

有智慧者能在任何機會下轉而成就自己,

這就是真實的人生智慧,讓心發揮無限的力量。」

http://www.ctworld.org.tw/disciple/mind/a/hu0028_08.htm

文/黃怡君

(摘自大成報 89、1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liu08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