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去菜市場買菜的人常常會知道,有些菜販會在來買菜的客人所買的菜裡面,多送一束蔥、或是在結帳的時候去掉零頭,稍微算個折扣。

 

或者我們去機車行修車子,換個機油、齒輪油的時候,有的修車行老闆也會在換完的時候,幫我們服務一下,調整一下鏡子或是幫我們的輪胎打個氣,讓顧客感受到貼心的服務。

 

一般來說,相信大家都會比較喜歡去光臨這間店或是喜歡這個老闆,因為我們都覺得對方的服務很好,讓我們有種備受尊重的感覺或是覺得老闆或是服務員態度很好,讓我們想再度過去。

 

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若是很體諒下屬的老闆主管,在某些小細節會給員工優待或是體恤員工的作法,員工們感受到老闆主管的恩惠,做事情也會比較賣力。

 

若是常常耍一些小手段來整治員工的主管,則下屬有的敢怒不敢言,或是有的下屬也會想造反,你耍我、我就在某些地方整回來,這樣一來惡性循環下,這間公司在人和這塊就比較沒有辦法圓滿。

 

所以說,從做人的一些小細節裡面,可以看出為什麼有的人在很多地方都吃得開,處處與人為善,結善緣。有的人,為什麼在很多地方則是四處碰壁、四處被人討厭。都在於一些小細節沒有去注意到。

 

整天心裡面想著如何與人鬥爭的人,勢必也會被人鬥回來。

 

外在的形象,久而久之也會給人是一種與人不和睦,像隻鬥魚一樣的相。

 

做事情的起心動念很重要,若是想著如何與人勾心鬥角,就像我們常常看一些連戲劇,商場上、宮廷裡,國與國、政壇上,鬥來鬥去到最後卻是兩敗俱傷。

 

這都出自於一個心,叫做「私心」。

 

舉個例子說,若是有人當老闆,給員工一些小優惠,可是他的起心動念是給他們這些小優惠是要改天利用他們替我做事的回報。這種心態,一開始不被人查覺,可是久而久之,也會讓下屬員工感覺的到。這個老闆是表面和善內心陰險的人,這個就是替自己的「私心」做著想的一種做法;

 

換個角度來看另一方面,若是老闆不抱持著這種心而給下屬優惠,細心體貼員工,就算一開始會被質疑,可是只要這老闆堅持著去做,久而久之,也會被人知道他是個好老闆。

 

金剛經說:「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一個內心慈悲不與人爭的人,時時刻刻發著利益大眾的心,不會在乎你是否是怎麼樣的人,而時時刻刻體諒別人、配合別人,與人為善結善緣。若是內心充滿著私心,時時刻刻想占人便宜,那麼有天會得到反效果的。

 

不要整天想著怎麼與人鬥爭,時時刻刻調整自己的心念,以利益眾生的心做出發點,就是菩提心。

 

與人方便,就是為自己種福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liu08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